在攝影剛發明的年代(1839 左右),由於曝光時間動輒十來分鐘,建築攝影

很自然的成為當時攝影的主要主題(由於人很難定住十分鐘不動,除了 1839 那名擦鞋工人以外)

來自 wiki

 

而集大成則是一路到了十九世紀末期及二十世紀初期,法國攝影師 Eugène Atget (尤金.阿杰),

在三十年的拍攝生涯中,拍攝了超過一萬件的作品,其中以城市、建築、街道為主題,

完整了紀錄當時的城市風貌,關於他的作品可以參考這裡


在此之後,一路到了 1922 年,由 Josef sudek 所拍攝的 St. Vitus 教堂建構過程,完美的光線

與氣氛的呈現,至今仍留在許多人腦海裡。


這麼多年過去,建築攝影的作品也像雨後春筍般不斷出現,但相對於人像、生態

等主題,我認為建築攝影被被攝體所侷限的幅度是很大的,一來大型建築物很難打光,

不能帶回攝影棚拍攝,二來建築每天都被看見,是否能拍攝獨特的影像變成很艱困的課題,

更何況面對太有風格的雄偉建築,其實攝影師能著墨的空間又更被壓縮。


但即便是如此,和過去與現今的建築物溝通,尋找這些建築體在城市中所扮演的角色,

與環境的關連性,仍然是讓我很樂此不疲的。


當花了一定的時間拍攝建築物後,許多問題就會開始慢慢浮現,除了要掌握天氣、光線以及

拍攝角度外,對於器材來說,馬上就面臨到一個重要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在台灣也是非常的明顯。

由於街道狹窄,往往被迫要從較近的距離拍攝建築物,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勢必要使用

廣角端拍攝,接著面臨到嚴重的變型問題。


當使用帶有蛇腹的傳統相機時,可以透過蛇腹的彎曲而達到變形修正的效果,但對於 135 相機來說,

一直到 1961 年 Nikon 才推出第一顆移軸鏡頭 -- 35 mm f/3.5 PC-Nikkor lens

不過當時這顆鏡頭其實只有 shift 功能,比起現在的移軸鏡來說,還是沒有那麼方便。

 

除了使用移軸鏡外,在數位時代利用 photoshop 等軟體進行數位後製,也可有效的修正變型,

相關的文章在網路上也非常的多,例如 flycan 上的這篇文章

 

不過事實上,使用數位的方式修正還是必須忍受畫質的減損,隨著變型的幅度越大,

畫質降低的程度越多,這也是為什麼即便現在有軟體可以後製,還是有許多人(應該說少數人)

願意掏錢買移軸的原因。

 

當然,現今對於普羅大眾來說,移軸鏡已經不只是用來修正建築、室內攝影變型的問題,

本城直季利用大型相機的移軸效果所拍攝的一系列照片, 利用 tilt 調整,並且由

俯角來拍攝城市,讓清楚的範圍只落在一小塊,前後模糊的散警,讓人有種

利用微距鏡在拍攝小人國世界的感覺,也成為移軸效果現在的新代名詞,

眾多新推出的數位相機都加掛了移軸效果濾鏡,甚至也可以用 iphone 輕鬆拍出獨特

的"小人國"效果。

如果只是單純想要做出小人國效果,現在網路上也有許多簡單的教學,

甚至有網站可以直接將照片處理成這種偽移軸的效果,

例如 TiltShift Generatortiltshiftmaker 

 

除了大型相機、數位後製外,其實現在也有許多玩家選擇自己手工

來改造鏡頭成為移軸鏡,例如 ptt DSLR 前版主 DESW1 就寫過一篇網誌

來介紹土砲移軸鏡的過程 - 自製移軸鏡

或是 - 攝影器材DIY-300元有找!自製移軸鏡

諸如此類的文章很容易在網路上可以找到。

 

另外, Lensbaby 的一系列商品,也都具有移軸效果,

 

 

甚至有推出 Tilt Transformer  可以讓 m43 接上其他鏡頭來玩移軸,

雖然像是玩具,但其實也能夠做出不錯的效果,我自己為了

想要玩魚眼也買過一顆 composer 。

 

但講了這麼多,有很多方法可以取代掉移軸鏡的功能,但怎麼樣都很難

比的上一顆真的移軸鏡,由於自己近日來對建築拍攝的需求日漸增大,

在幾番掙扎後,終於決定敗入人生第一顆移軸鏡

現在市面上常看到的移軸大概就是 canon 及 nikon 兩家有,

其實還是有些國外的副場有推出移軸鏡,但我都只聞其名卻未曾

見過這些鏡頭的廬山真面目就是......

 

廢話好像太多了,還是趕快進入重點吧,重點就是

承上面那些不是理由的理由,我覺得我的防潮箱少了一顆移軸鏡,

沒有真的移軸鏡,再怎麼評論都是騙人的,於是


Canon TS-E 17mm f/4 L Tilt-Shift Lens

 

Canon TS-E 17mm f/4 L Tilt-Shift Lens

 

對,今天要介紹的就是目前市面上最廣的一顆移軸鏡 - Canon TS-E 17mm f/4 L Tilt-Shift Lens


首先一開始,如果還沒有忘記的話,我在先前有提過,過去的移軸鏡可能只具有 shift 的功能,

而現在在市面上還有在生產的新移軸鏡,都會具備以下三個功能


1. tilt - 傾斜功能

2. shift - 平移功能

3. swing - 旋轉功能


當然這些功能都是必須一起配合使用,後面我們就先分項簡單介紹:

 

part 1. - tilt

透過 tilt 功能,我們能改變對焦的平面。一般在拍攝時,如果拍攝物體不是在一個平面上,

而是具有空間上的深度,這時候必須縮小光圈,讓景深變深才能讓所有物體都進入景深,

但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 case ,例如 Kirby 在他的移軸開箱中做的測試

以裡面史萊姆王與史萊姆群的公仔照片來說,可以透過移軸鏡來讓所有史萊姆都進入景深,

原理就像下面這張示意圖

(圖片來自 bobatkins.com)

 

當我們的被攝體是傾斜的時候,可以透過調整鏡頭的傾斜度,來讓更多物體進入景深範圍

 例如下面這張圖也是個類似的例子。

 

(左邊移軸,右邊是一般照片)

(圖片來自 bobatkins.com)

 

而 tilt 除了可以靠改變傾斜的角度,讓物體清晰,當然也可以反過來使用,

讓特定區域外的物體模糊,所以上面解釋的部分相反來說,就是可以在

平面的景物上,創造出部分跑出景深的效果,當然,最廣為人知的應用就是

一開始提過的小人國效果。

 

同樣的,對於超廣角的拍攝來說,也可以利用移軸的方式創造出散景的效果

[explore] [architecture]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例如這張北美館的照片,如果不是使用移軸鏡,其實也很難做出這麼獨特的效果,尤其在廣角端,

或者是最近拍攝的 att for fun

[architecture] att for fun

同樣是利用移軸 tilt 的效果,讓清晰的部分落在大樓上,導致其實以距離來說差不多的行道樹

已經完全變成了散景。

 

part 2. - shift

 

shift 的功能對我來說目前有兩種,一種是保持建築物不會變形,一種是拿來接寬景

這其實在這個部分應該要連第三項 - swing 一起解釋,因為沒有 swing 功能的話,

shift 勢必也只能固定在"上下"或是"左右"移動,包括前面在使用 tilt 功能時,

都必須先用 swing 功能將要"移軸"的角度固定後,再開始調整,所以我想也不需要特別介紹,

大家應該能夠想像吧 :)

 

回到 shift 的第一個功能,也就是移軸鏡我認為最重要的功能 - 變形修正,

很簡單的想法,當你使用廣角鏡拍攝建築物, 一定會感覺建築物像是往後傾倒一般,

為了避免這種狀況,要將相機水平拿穩,但當水平拿穩相機時,上方的空間又不夠拍攝整個

建築物,於是就需要移軸的 shift 功能

 

我們用 wiki 的圖來重複解釋一次,首先當我們水平拿相機時,物體不會變形,

但是往往無法拍到建築物的全貌

2012-01-30_170458.png

(from wiki)

 

而當我們需要拍下整個建築物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傾斜我們的相機,

但這個時候建築物就變形了

2012-01-30_170512.png  

(from wiki)

 

而移軸的 shift 功能,就是在面對這種狀況時,可以拉高影像進來的位置,

讓整體都進入畫面,但相機基本上沒有移動,所以可以讓畫面保持不變形。

2012-01-30_170524.png  

(from wiki)

 

為什麼移軸能夠做到這樣的事情,而一般鏡頭無法?

除了移軸鏡有可以移動的機構在,鏡組在設計時,會讓鏡頭具有遠大於

感光元件大小的成像圈,以 TS-E 124mm 來說

(from photozone)

 

上圖是來自於 photozone 針對 Canon TS-E 24mm 的測試照,

中間的方框是感光元件,外圍灰色的區域都是成像圈,由於具有很大的

成像圈,可以隨意移動鏡頭位置(或是說感光元件的相對位置),

也不會跑出成像圈外。

 

當然也因為這樣的設計,導致 17mm 這顆鏡頭外面長得非常可怕,露出

整個半圓形在外面,每次拍照壓力都很大  orz

 

回到正題,當我們要認真的去修正變形時,水平就變得很重要,

一班來說,移軸是不太會手持拍攝,所以多半必須要搭配腳架,

而且如果腳架沒有水平儀,最好能夠外接一個水平儀

IMG_0766-2.jpg    

架好水平儀,對準拍攝物體之後,再來進行 shift 的調整

IMG_0772.jpg  

如果有需要,可以再繼續調整 tilt

IMG_0776.jpg  

 

一邊調整可以一邊使用 liveview 來檢視影像的狀況,當然可以使用觀景窗,

但以實際拍攝的經驗來說,使用 liveview 來調整的效果會好上很多,

同時因為移軸鏡無法自動對焦,使用能放大檢視的 liveview 具有很大的幫助。

有些人會特別去更換對焦屏,改成有格線的,但我目前還沒這種打算就是了,

所以無法分享效果如何。

shift and tilt.jpg

從這幾張測試照就可以看出效果,使用 shift 可以讓原本往後倒,

而無法完全看出真正高度的建築"站起來",同時由於拍攝距離的緣故,

稍微調整 tilt 也會對畫面有改善 :)

 

下面是另外一次的測試,在北投圖書館旁,第一張是用正常的方法拍攝

IMG_1675s.jpg 

第二張是使用 shift 功能修正

IMG_1676s.jpg  

透過這個很明顯的例子,大概可以理解移軸鏡中 shift 的功能為何。

 

但剛才有提過,shift 除了可以垂直或水平的移動,所以其實除了拿來修正變形外,

也可以利用移軸鏡特別大的成像圈來拍寬景

例如這張在中山堂拍攝的測試照

寬景.jpg  

完全不用移動腳架,也完全不用擔心變形,因為其實只是在同一個成像上的不同區塊,

就有點像我們讓感光元件左右移動,分別記錄兩側的影像,由於這根本就是來自於

一個已經存在的投影,所以在接圖時,完全不會有變形導致接不上的問題,

讓你原本已經很廣的廣角變得更廣。

當然,他的寬度還是有限制(而且這樣就不能修正變形了),不過偶爾還是可以拿來

拍些有趣的東西,例如基隆路-信義路著名天橋景點處的寬景版本 

 [explore] [Panorama] Taipei 101

 

配合以上幾個例子,如果你也有考慮要購入 TS-E 17mm 這顆移軸鏡,以下我簡單做一點整理,

由於現在也差不多只過了一個月,未來可能會持續有更多心得,有興趣也不妨可以多留意

我的 flickr 或是這個網誌喔  :)

 

優點:

1. 畫質幾乎都非常好,由於成像圈很大,當一般的廣角用畫質也非常的好

2. 在拍攝高樓又希望修正變形時,比起會減損畫質的數位修正法來說,

    移軸算是很重要的一個解決方案。

3. 扣除掉正規的移軸使用方式,不斷變換 tilt、shift 以及 swing,

    可能可以創造出獨樹一格的風格。

 

缺點:

1. 價格頗高,市場上幾乎沒有二手

2. 鏡頭外露,無法使用保護鏡

 

注意事項:

1. 建議搭配拉起中柱可達 180cm 以上的腳架,越高的腳架在拍攝高樓時越有利

2. 建議搭配三向水平儀使用

3. 建議使用具有 liveview 的機身

4. 所有的移軸鏡皆無法自動對焦,必須手動對焦,但光圈可以連動

 

最後,簡單的分享幾張這幾天來所拍攝的一些作品  :)

 

 <shift 寬景>

[cityscape] riverside and highway

 

<tilt 改變焦點>

[cityscape] irrigation ditch

 

<tilt 改變焦點>

[cityscape] coffee time

 

<shift 修正變形>

[architecture] Taipei Arena 台北小巨蛋

 

<shift 修正變形 + tilt 改變焦點>

[street] Yatai

 

<shift 修正變形>

[architecture] Shin Kong Mitsukoshi

 

<shift 修正變形 + tilt 讓變形過頭>

[architecture] National Chiang Kai-Shek Cultural Center

 

 

當然我有拿來街拍啦,雖然不太適合手持亂拍,但身為一個街拍狂,

什麼鏡頭都要抓著去市場街拍才是正經事!!

 

↓ 有圖有真相 ↓ (tilt 拉到最大,一路瘋狂的調整焦距)

 [street] marke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oldo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