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要介紹的是在 APS 片幅上算是很熱門的超廣角鏡 - Tokina T116 f2.8
對於許多新手來說,恆定 f2.8 光圈是很迷然的一件事,相信這點也是
許多人再決定到底要買哪一顆超廣角時,變成決策的主要因子之一
之所以這麼說,因為他無論是在價格、畫質以及便利度,幾乎都是偏中間
後面我在一一解釋。
大多數的新手在購入單眼後,普遍就是以 18-55 這個焦段的 kit 拍過一陣子,
接著就會走向四條路的分岔口
1. 望遠 --> 55-250, 70-300 or 小小白之類的
2. 同樣是標準焦段的恆定光圈鏡頭 --> S18-50, Tamron A16 or 原廠的 17-55 f2.8
3. 超廣角 --> 原廠超廣角, 各廠牌超廣角
4. 定焦 --> 幾乎毫無懸念都會先買 50 f1.8,有閒錢就買 30~35 之類的
如果常拍風景和建築,超廣角是一定會考慮的,
所以先回顧一下,去年在 ptt DSLR 板上做的小整理
除了這幾顆,還有 tamron 的 SP AF10-24mm F/3.5-4.5 Di II LD Aspherical [IF](Model AB001)
以及新推出的 Sigma 8-16mm F4.5-5.6 DC HSM
但無論如何,今天的主角是 Tokina T116,先來談談他的優點
以 photozone 所做的測試來看
(from photozone)
(from photozone)
一般的情況而言,超廣角很少會 f2.8 全開在使用,
即便在 11mm 端 f2.8 邊緣的畫質稍微差了一些,但在實際運用上影響卻很小,
可以發現在其他地方畫直都很不錯。
另外是他的週邊失光
(from photozone)
一般而言, Tokina 的鏡頭在週邊失光的處理上都很不錯,可以看到
只有在 11mm 端 f2.8 的情況下,有大約 -1.2v 的失光,以超廣角來說
我想是可以接受的,並且回到方才所提,平常很少會使用 f2.8,
以我自己的習慣,8成的照片會是 f8 左右,所以這問題並不大。
第三個優點是他的組裝, tokina 算是幾個主要副廠鏡頭裡面,各人認為質感最佳的,
但是當這顆鏡頭邁向第二年,也就是今年在使用的時候,還是有部分掉漆
當然這與我的使用習慣不良有關,我總是太過於粗魯的對待他們,
很驚人的是,即便有掉漆,他還是很好看,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如果要談缺點的話
(from photozone)
Tokina 鏡頭的一貫弱點就是"紫邊很重"
色差慘到不行,修也要修好陣子才修的掉
另外就是抗耀光及差,雖然星芒很漂亮
但無論怎麼塗,怎麼抹,拿掉了保護鏡耀光還是一樣很強,
當前面有比較強的燈源時,畫面一定是鬼影幢幢
這也是第一顆我晚上夜曝會思考是不是該把觀景窗擋起來的鏡頭
另外一個問題是,焦段很尷尬,11-16mm 其實變焦的幅度並不大,
所以使用起來跟定焦鏡比較沒有差別,唯一好處是可以利用微幅的變焦,
去避掉一些外圍的雜物
因為老實說,拿到 T116 多半都是使用 11端在拍照,
如果要使用 16端,不如使用 A16 的 17端
所以說他是偽變焦,真定焦也不為過
許多人也會將他使用在全幅機上,由於是 for APS 的鏡頭
所以全幅上只有 16 端能夠使用,其餘會有成像圈,
也就徹底變成真的定焦鏡了
(但在缺少全幅超廣角的前提下,還是很有用處的)
超廣角的使用場合並不只是拍風景
當然他是幫你融入所有景色的好幫手
而我自己在使用 T116時,除了風景以外,幾乎都是用在建築的拍攝上,
變形的效果可以增加張力,當然啦,對於要求忠實建築物原貌的人,
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