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很幸運的抽到了 BenQ GH700 的試用活動 - 「城市攝手.旅行記事」
試用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十天,加上這兩周台北大多是陰雨綿綿,很難完整的
去發揮一台相機的功能,所以就針對幾個自己比較在意的重點,做仔細的測
試。
(HDR 模式)
- 已經不流行的分隔線 -
在開始介紹這台相機以前,可以從兩個地方先稍微了解一下他的特點,這樣
搭配接下來的文章,會比較能夠理解我的觀點。
1. BenQ 官網介紹
2. 小惡魔吉姆林的測試
在當天拿到相機的時候,我有詢問過官方關於移除「光圈先決」,以及「
快門先決」的原因,而得到的答覆與我自己的猜想相同,就是希望使用者
可以用最輕鬆的方式去拍照,於是大家熟知的四個模式只留下了 P 模式以
及半套的 M 模式(後面會提到為什麼稱為半套)
其他轉盤上的模式,包含了一定會有的 Auto外,很特別的還有「HDR」
、「連拍」、「夜間人像」、「手持夜景」等模式可以快速切換。
(HDR 模式)
首先是尺寸的部分,由於過去長時間使用單眼,偶以 GRD 為輔,
已經很久沒有使用這樣的長砲 DC, size 比預想的小上不少,裝上電池
重量也很友善,隨手丟在包中就可以帶著走,但比上可以放進褲口袋的隨
身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尺寸在。
(5d2 拍攝)
鏡頭旁邊那圈代表了「日冕」
(5d2 拍攝)
在相機拿到手後沒多久,我就發現了他許多問題,例如對焦速度較慢、
寬容度不高、對部分色彩處理較弱、按鈕過少等等,但事實上這台相
機預期的銷售對象,並不是針對高端用戶而設計。
(5d2 拍攝)
對於輕度使用者,並不會去使用複雜的手動模式,能夠「快速上手,
輕鬆記錄生活」才是他主要客群所需要的,於是,在所有的測試照中
,我自己做了一些規範如下:
1. 完全沒有後製、色調調整與裁切(當然這也是廠商要求的,請放心)
EXIF 資訊都可以點擊相片後,在相簿裡有相片資訊的選項
2. 完全使用各種自動模式來拍攝,iso 也設定為 auto,讓相機決定
3. 除了某一張照片以外(後面會註明),全部夜景不上腳架
4. 不使用任何輔助設備協助拍攝(打光、etc)
在以上四點的前提下,來看看這台相機能夠讓我發揮多少。
(HDR mode)
在 21x 光學變焦下,以隨身機來說,具有很多絕對優勢,由於我自己
是一個長時間使用定焦鏡的人,這次測試也讓我重溫了變焦鏡的樂趣。
(廣角端/ P 模式)
(望遠端/ P模式)
上面兩張是在華山藝文中心外,拿到相機的當天剛好是 GEISAI
布展的日子,可以看到原本在遠處的氣球,可以拉到幾乎整個畫面。
(廣角端/ HDR mode)
(望遠端/ HDR mode)
另外一個測試點在實驗室頂樓,仔細看可以發現我 zoom in 的位置
在大樓中間走廊,由上往下數第二層樓處,有幾件晾在那雨衣,話說
這陣子的雨也真是下的太多了。
(廣角端/ P mode)
(望遠端/ P mode)
第三個測試點,是在科學教育館附近的河濱腳踏車道,遠遠的望過去本來看不見
對岸有些什麼,但 zoom in 後發現有隻蒼鷺!
對於喜歡拍鳥的攝友來說,這真的是一張糟透了的照片,比起網路上眾多的飛羽
照,這畫質簡直就不能看,但對於沒有打算花上時間金錢拍攝的玩家,老實說拍
到比起拍得好,來的更重要許多。
如果要拍好,也許需一來個 1d4 配上 800L,但只求拍到可就不需要這麼費工。
(廣角端/ HDR mode)
(望遠端/ HDR mode)
這張也是在士林科教館附近拍攝,可以看到上圖中小小的自行車穿越橋,
可以拍到連人都很清楚。
這兩張是使用 HDR 模式拍攝,可以看到顏色非常鮮艷,對於喜歡這種色
彩的人,可以一路開著 HDR 模式拍,由於他會一口氣拍三張,留下正常
曝光以及自動合成的 HDR 影像共兩張,所以可以回家後再篩選哪張要留
HDR,哪張只要一般照片即可。
(廣角端/ HDR mode)
(望遠端/ HDR mode)
最後一組表現變焦能力的照片,拍攝的位置在阪急百貨星巴克外平台上,拍攝對面
正在施工大樓。其實上面的工人由於顏色太接近背景,我也是 zoom in 後才發現,
當下還蠻驚奇的 XD
這張可以看到 HDR 另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拉出暗部的細節,雖然雜訊很多,
但這張使用 P 拍攝時完全沒有在陰影下的構造,就如同之前所說,如果取向是紀錄
,而不是要進行專業的拍攝,這樣的功能是綽綽有餘。
接下來要進入到第二個部分 - HDR 的測試。在前個部分雖然已經用到了許多 HDR
的照片,但並沒有直接與原圖進行比較,因為重點放在變焦功能上,接下來就針對
這台相機所謂 「HDR III」的功能來測試(我也不知道什麼是 HDR "III")
對於 HDR 不熟悉的人可以參考我先前的網誌或看看 wiki 的解釋
(P mode)
(HDR mode)
就如同先前的照片,在 HDR 模式下,綠色的部分變得很鮮豔
(P mode)
(HDR mode)
如果先前有看過我的一些作品與介紹,可能會有印象我提過當對雲這種白灰為
主的物體進行過度 HDR 處理後,會讓整個畫面變的髒髒的,而 GH700 內建
的 HDR 模式並不算是很強烈,所以反而可以做出很自然的感覺,並且就如同
一般在處裡雲彩時, HDR 可以加強雲本身輪廓與細節,這點也忠實的表現出來。
(P mode)
(HDR mode)
為了證實前面的話,選用比較厚實的雲再來一次,結果也是同樣的
能夠凸顯出雲朵的細節,又不會讓畫面變得很髒
(P mode)
(HDR mode)
類似的場景例如這兩張,水泥地上積水的反射,很明顯在這樣的場景中,使用
HDR 可以強烈的表現出細節。
(P mode)
(HDR mode)
這兩張也很明顯,中間屋頂的部分, HDR 細節更好,同時加上暗部顏色的關係,
整體的色彩也更鮮豔。
(P mode)
(HDR mode)
這兩張也屬於很明顯的例子,下過雨後,一般的照片並沒有把經過雨水
滋潤後的感覺拍出來,但 HDR 模式則更能夠把真實的色彩帶出來。
話說我到底在寫相機測試,還是在做 HDR 推廣阿(汗)
老實說拍到這邊,以一台這樣的相機能夠拍出這樣的照片,應該算挺
划算的吧?但由於我並沒有用過其他品牌的長砲機,是不是划算還是
由看官自己多方比較來定奪吧。
(P mode)
(HDR mode)
結果到了最後一組才真正表現 HDR 原本的功能 - 拍攝高反差的場景
上圖是天空正常曝光,但前景的建築物因為逆光而過暗,下圖使用 HDR 模式後,
原本過暗的建築又變得更亮了一些
(大概 1/3 級吧,我在想他是不是拿 -0.3, 0, +0.3 左右的照片合成?)
因為這次活動的照片都不能後製,否則以上圖來說,再隨便用個軟體拉一下曲線
就很能夠使用了。
緊接著是夜景拍攝的部分,對感光元件、光圈都較小的 DC 來說,夜拍
一直都是最大的弱點,當然對於這台也不例外,雖然主打夜拍功能,但
經過實際測試後,畫質的部分的確是很粗糙,但令人驚訝的是,在夜間
防止手震的部分卻非常的有效
(手持夜拍 mode)
將夜拍功能設定為「手持」時,會自動連拍六張進行組合,拼湊出一張雜訊較低
也不太有手震的畫面。由於沒有反光板,六張會在一瞬間拍攝完成,要仔細聽才
能發現,同時畫面會進入黑屏,一開始一直以為還沒拍好,後來才發現他是有較
長的處裡時間(3~5秒),這個稍微拍個幾次大概就能夠了解了。
畫面的部分,的確只要將相機拿穩,即便快門速度已經到了 1/15,也不太
會有手震的問題,而如果只看縮圖,畫面似乎也還可以接受。但就如同先前所說
,如果放大圖來看,畫面會像水彩畫一般,十分的模糊。
(手持夜拍 mode)
仔細觀察建築線條的邊緣,可以看到模糊的部分。
(手持夜拍 mode)
這張是更暗的畫面,唯一比較亮的地方只有右側的招牌,中間車子
的原色是淡藍色的,但車身吃不太到周圍的光線,這個場景是故意
拍攝的,有經驗的玩家應該可以想像這是平常不太會去用 DC 挑戰
的亮度。雖然不太有手震的感覺,但可以從中間車子的輪廓看到模
糊感,堪不堪用同樣就得看每個人自己的接受度了。
(手持夜拍 mode)
(手持夜拍 mode)
連續兩個同樣很暗的場景,出乎預料綠色的草地顏色還有出來,
不過畫質的部分就供各位參考,這幾張 iso 都是 3200。
最後來綜觀的談一下這一個多星期在使用上的心得
(HDR mode)
有些人會覺得使用 AA 電池不方便,但對於這種帶著旅行的相機,
使用 AA 電池反而多了隨時可以購買的優勢,而在這一週的測試裡
,我一共拍攝了約 1000 張照片,使用 eneloop 電池,到我結束
拍照為止,相機顯示電池依然是滿格,所以我相信續航力應該不是
問題,至少沒有發生在我身上。
(HDR mode)
反倒是 1 cm 的近拍由於對焦速度的限制,比較難進行昆蟲等生態拍攝,
上圖採用陷阱式拍法,而無法及時在螞蟻行徑間捕捉,這點比較可惜,
同時在對焦的過程中相機有時會誤判,導致並沒有正確對到焦卻顯示對焦
成功,這點也必須要在使用中稍微注意。
(HDR mode)
"beautfiul bokeh!" 由於有長焦段,在 DC 上因為景深過深,而導致
許多玩家對單眼的淺景深總有莫名的憧憬,利用長焦段來拍出這種淺景
深照片,也是長砲機另類的優勢之一。
(HDR mode)
有時候只是不想帶太多東西,
(HDR mode)
卻又想要望得遠一點。
(HDR mode)
只是想要簡單一點,
(HDR mode)
卻又希望拍出不一樣的視角。
(HDR mode)
高變焦倍率的優勢大概就是這樣,不會在美景當前,
嘆口氣說"少帶了顆鏡頭"
(手持夜拍 mode)
有時候單純分享生活中的點滴,這樣的畫面也就夠了
(HDR mode)
何必要讓自己總是在跟光圈快門這些參數打架呢 XD
(HDR mode)
(HDR mode)
(HDR mode)
(P mode)
(HDR mode)
(HDR mode)
來回調整焦段,就這樣走在街上,也能找到難得的風景
(HDR mode)
(HDR mode)
(P mode)
(手持夜拍 mode)
(P mode)
(手持夜拍 mode)
(手持夜拍 mode)
(腳架夜拍 mode)<-- 唯一一張上腳架的 XD
最後做個簡單的總結,如果要以專業機的角度來看這台相機,我會認為他大大的不及格,
由於拿掉了Av(A)、Tv(S) 兩種模式,而且 P 模式曝光補償必須要進選單才能調整,
M 模式只能選擇光圈"最大"或"最小",無法一格一格調整等等,都對於專業使用者
在使用上會有很大的不便。
iso 的部分在吉姆林的測試中也可以看到,大概過 400 就有很明顯的雜訊,對於需要
較大圖輸出的人,即便他有 1600 萬畫素,也不是個好選擇。
但反過來對於輕度使用者,我認為可以嘗試去試試看這台相機,無論是變焦的幅度、
HDR 的效果,以及在這次測試中我比較沒有去試的連拍功能,都有不錯的方便性,
實際上在操作幾乎沒有什麼部分需要閱讀說明書,(因為選項很少),可以說是缺點
,但反過來也是優點。
如果要推薦,我會推薦給不想要花時間去思考該如何拍照的使用者,簡單的透過
幾個模式的選擇,輕度玩家也能快速發揮他的效果。
(HDR mode)
因為 GH 700 並不能手動對焦,所以這張是先用近物固定對焦點後,再改變構圖拍攝,
在這邊註記一下,以免誤會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