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拍出比微距鏡更大的放大倍率,選擇的方法是使用鏡頭倒接配上蛇腹這兩種方法。
下面會稍微介紹這種方式與微距鏡之間的優缺點,雖然我還沒有使用太久,但就我目前
所看到的部分分別敘述。
本次使用到的器材包含了:
1. Canon FD 50mm f1.8
2. EF 接口倒接環
3. EF 接口蛇腹
裝起來就會像這樣子
然後再接上相機,同時利用調整蛇腹的長度來改變放大倍率,
其實還蠻單純的。
在開始拍攝作品,先看一下實際的拍攝的放大效果
1. 百微 1:1,這張照片是由百微所拍攝,同時已經將放大倍率調整為 1:1 (最大),沒有任何裁切,拍攝桌上的 USB 接頭
由於大家應該都知道 USB 頭的大小,就拿他當 demo :P
2. 倒接 + 蛇腹(收到最短),可以看到收到最短的放大效果就超過 1:1 了。
3. 倒接 + 蛇腹(放到最長),就...還蠻大的...
從上面的測試來看,的確使用倒接 + 蛇腹可以獲得很好的放大倍率,
但同樣的,景深仍然會是個問題,所以拍攝的物體盡量平面一點會比較好。
目前看到能夠解決景深的問題,要不就是用小感光元件的機種,要不就是
像 cypherone 的超景深微距,但那對於像我這種經驗比較不足的人,
還需要再多花一點時間來研究就是了。
扯遠了,使用這種倒接 + 蛇腹的目地很單純就是獲得更大放大倍率,下面
以這樣的組合在使用上與微距鏡的差異,比較一下。
微距鏡
優點:可自動對焦、於相機調整光圈
操作簡單
拍攝視野明亮
光圈較大,拍攝較為方便
缺點:價格較高(以各家來說,大多要 8000~30000不等)
放大倍率大致上最大就是 1:1
倒接 + 蛇腹
優點:價格便宜(老鏡 + 倒接環 + 蛇腹可以不超過 3000)
超越 1:1 的放大倍率
看起來很酷
缺點:無法自動對焦
鏡頭必須是具有光圈環,否則無法調整光圈
視野較暗(光圈會縮到很小)
鏡頭與被攝物相當靠近,一般而言補光是必須的
--
接下來就進入了實際拍攝的部分,使用微距鏡在光源不足時,可以透開大光圈高 iso 輾過去,
但在使用倒接 + 蛇腹的時候,光圈一定是保持在很小的狀態,同時需要補光,
一個人操作時,我的做法是將相機架在腳架上,然後倒數十秒拍攝,兩隻手控制離機閃燈。
這時候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景深很淺,所以只要風一吹,草一動就拍不到了。
這張是範例,圖中的小花長度大概是 0.7cm 左右,沒有裁切,直接使用拍出來的大小。
(點圖有大圖)
--
由於第一天測試實在是太慘了,所以第二天的測試改帶了閃燈小幫手,有時是自己單手持相機,單手持閃燈,
另一顆閃燈由小幫手負責,拍攝起來容易許多,畢竟用腳架架著相機在拍攝角度上還是有很多限制。
操作的流程大概就是先調整蛇腹的長度,然後再移動相機來對焦然後拍攝。
操作的感覺大概就是這樣
一開始比較抓不到焦點,但稍微拍攝後,就慢慢的上了軌道,
拍攝的感覺大概就是這樣 (點圖有大圖)
--
如果拍攝比較靜態的對像,其實倒接 + 蛇腹會佔有很大優勢,
除了放大倍率比較大之外,以價格來說有這麼好的效果,其實很出乎自己預料
但如果是拍攝動態的物體,除非用陷阱,不然應該是沒什麼辦法...
後續多拍一些再繼續分享這東西的效果 :)